如何讓自己的不擅言辭,提出「提案型」的溝通能力?

不會表達、不敢表達、不願面對群眾,是大多數職場人的弱項。而在我們的社會大眾認知裡,存在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健談的人似乎工作能力比較強,也比較有人緣,能言善道的人比沉默寡言的人工作成績更高,效率更好,也能獲得比較多的資源與掌聲。
溝通能力

不會表達、不敢表達不願面對群眾,是大多數職場人的弱項。而在我們的社會大眾認知裡,存在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健談的人似乎工作能力比較強,也比較有人緣,能言善道的人比沉默寡言的人工作成績更高,效率更好,也能獲得比較多的資源與掌聲。

撰文者:Sammi

(文章來源:職書房)

然而,我一直認為這是天大的誤解。

因為口拙的人不一定沒有專業能力,不擅言辭也不代表沒有自己的想法,在擔任主管二十年的管理過程中,我就遇到不少沉穩內斂,但仍然不斷自我成長的優秀人才。

在現實的職場情境,一份有創意的企劃案、一張具有想法的設計稿、一段解決市場需求的程式碼,好不容易做出來,卻常常被老闆駁回、客戶看不懂、同事不知道如何接球,而導致自己永遠在摸索對方的意念,但往往許多人沒有通透理解,溝通的本質其實在於:如何表達你自己真實的想法與意念。

從我的觀察,大多數不擅言辭的人,其實並不是不想或不知道如何傳達自己的想法,反而最在意的是,如果一旦把話說出之後,對方會有什麼的反應,以致於盡可能不多說,不會講太多細節,有所保留的試探對方,因此造成主管對自己的誤會、同事抱怨為什麼不把細節或指令交代的清楚一點。

每當這些人找我討論這類工作的溝通問題時,我都會告訴他,會做事、更要會說話。


你認為對方沒有辦法理解你,沒有辦法和你溝通,其實真正造成這個原因的是你自己。


如果你想在職場闖出一片天地,就別讓「不會說話」成為未來發展或晉升的絆腳石。

溝通能力

會不會說話,重要嗎?

我認為太重要了!

因為一個人做不了太多的事,如果我們想在職場上功成名就,就一定要與別人合作,而合作的過程最難的就是溝通。

而多數的人最大的問題是,發個 line、寫個 email,就自己以為已經溝通過了,然而真實的世界要讓溝通發揮成效,是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溝通過程,如何讓溝通有品質就需要花時間學習與練習。

以下幾個提案的技巧提供大家參考並運用於在溝通上,不但可以審視自己整體思考的完整性,也可以讓老闆、客戶、同事更能快速認同你、理解你的想法。

  1. 擅用黃金圈原則
    黃金圈原則是 Simon Sinek 所提出來的一個思考方法論,共分為三個,由內而外,中心為第一層 (Why)、第二層 (How)、第三層 (What),簡單來說:從思考動機及目的、利用什麼方法和步驟、會做出什麼成果及現象,以這三個結構來表達與釐清讓你的溝通是否能夠完整。
  2. 運用數據化表達
    人工智能的時代,所有的質化專案,用數據的表達更有說服力,因為數據是做為佐證你所投入的實作、研究、選用的方案,都是有認真做過評估,用數據說話,也能平衡許多利益及成本的衡量,佐以流程、表格、畫面等等,更能讓對方能夠理解你想表達的重點。
  3. 用老闆、客戶、同事的立場思考
    溝通是一切的核心,對同事、組織、市場、老闆、客戶都是如此,理解對方的立場,表達你對問題的理解與目標的對應關係,所以,溝通前要思考你所面對的角色,創造當下的情境,建立友善的溝通關係,建立彼此都能認同的模式。

溝通能力

我們必須認清,溝通力是決定一個人能與外界交流的層次有多廣、有多深。

因為每個人的思維角度、處事方法都不同,面對不同的人,我們也需要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唯有透過交流,才有可能化解誤會。增進瞭解與彼此的關係,在職場上發揮影響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由《職書房》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報導:工作是爭取與創造出來的,不是等來的。更多文章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