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制度的設計決定了一個組織的走向,而文化的傳承決定了一個組織的氛圍;因為價值的底層決定了一個組織的認同,而思維的成長決定了一個組織的發展。所以,今年我採取了減法策略,而這也是我相當擅長的策略心法之一。
一個組織內部運作習慣一旦形成,就很容易穩定,並左右著每個人的思維和工作模式,日常的工作本身就是習慣的反覆應用,一旦遇上工作的突發事件,我們面對問題的方式,則來自於我們的習慣。
一個能力很強的人創造價值,得到獎勵,這是組織回報這個人的貢獻方式,但不代表,這個人有能力被提拔或擔任某個核心要角,因為擁有很強專業能力的人,跟當一名核心管理所需要的技能,完全不同。
實際上,看起來人力短缺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但真正能夠找到和組織同步成長及永續人才的難度將會愈來愈難。為什麼呢?因為未來的世界對人才定義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期待及視角。
往往天花板就會是停在「個人專業技能有一定程度的階段」,許多人因為專業而獲得升遷及加薪,但格局一直沒有施展開來,因為他沒明白,一個人走雖然很快,但一群人一起走可以走比較遠且大的目標。
如何訓練軟實力來驅動硬技能的價值呢?實戰並刻意練習。例如:在思考技能的應用時,不能從單點出發,要觀察現場與軟實力結合,並將硬技能輸出,才能讓硬技能符合實際的應用場景。
對多數企業主或主管而言,建立指引及流程的分寸非常不容易拿捏,尤其是對某些特定產業而言,訂多了,僵化了組織內的創造力,訂少了,產生組織內過多的認知誤差。
負能量的情緒管理不佳、無止盡的抱怨,則大大影響團隊前進的動力及步伐,因此,身為管理者,不得不重視這些細微的辦公室「壞味道」變化。
當主管,你需要發揮的是領導與帶領團隊共同完成目標,你不一定要學會每一樣技能,但你一定要養成欣賞別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