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可替代的創意與策略價值,在未來會持續地被無限放大,未來組織裡每個人的學習曲線及創意能力反而會成為未來企業最為稀缺的資源,因為大多數的人做事是順著人性走的,而做為一名企業者,你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不停地訓練人的執行能力來維持公司的 人均產值。
撰文者:Sammi
(文章來源:職書房)
大多數的管理教材中提到,透過標準化、流程化、模組化、單一化,企業總有機會慢慢的將團隊中的每個人拉齊到可預估的平均能力水準,而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擁有獨當一面的機會。
這個說法,放到現在來看,對、也不對。
因為,我發現這是早期工業時代的思維。
隨著 AI 的變革速度不停的加快、思維、認知、技術等因素快速的變化,人性的弱點及不可改變的個性本質,反而形成了組織發展的絆腳石。
我不僅在想:
現在的組織有足夠的時間及等待的餘裕讓每個人都能保持在平均水準很近的地方嗎?
前一陣子,在我的讀書會中有位經營百貨業的老闆娘告訴我她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困境,她經營的是舶來品百貨,早期傳統百貨能夠擁有多大的營收,取決於店面、地段、人員、裝潢的商業條件,在過去傳統的競爭裡,競爭對手多數和自己的商業條件差不多,所以基本上,營收不會差距太大。
但自從科技、網路、行銷這些數位應用進到市場之後,需要這些商業條件的門檻才能成就事業的基礎,一下子被迫崩盤,實體的通路業績往下掉,而一些其它的競爭對手,因為利用數位的賦能,而得到了比原來傳統更多以往數倍的營業額。
她在讀書會後,困擾地向我說。
我告訴她,我們的社會環境早已經不是人口紅利的時代了,所有工作的中間環節及重複勞動的工作,未來都有可能被科技或 AI 取代,人類發展的進步早已經走到後工業時代,而最不可替代的創意與策略價值,在未來會持續地被無限放大,未來組織裡每個人的學習曲線及創意能力反而會成為未來企業最為稀缺的資源,因為大多數的人做事是順著人性走的,而做為一名企業者,你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不停地訓練人的執行能力來維持公司的人均產值。
許多事業轉型的一個破局點,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三五個人的團隊,就重新刷新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因為人與人的能力差距會愈來愈大,我們要培養的是有機會成為那 10% 的人,讓沉潛在底層的優秀人有機會長出來。
經營事業跟經營人生一樣,都要取捨,重新覆盤,我們的企業也許才有機會,重新破繭而出。
不管是誰,你是決定最後保留原來的樣子?還是接受這個世界所帶來的失控感?最後,只能由我們自己做出決定。
※本文由《職書房》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報導:「認識自己、收與放的人生|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