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本質不變的三個元素:事實、態度、習慣。「終身學習」是一種能力,面對人生的問題,世界的問題、未知的問題,這些變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要學習用新的視角去看待世界。
一句話,從會說、說得好、說得漂亮、說得有技巧、說得打動人心,是一門藝術。
回到交辦部屬不喜歡做的工作或任務時,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要用命令或要求的方式,因為人一旦被要求做不想做的事,效率一定不會好。
能不能巧妙運用軟實力的技巧也成為了在職場上能不能獲得更多資源及被看到的關鍵。職場要的軟實力通常多半很難被量化管理,但卻是影響量化管理很重要的關鍵。
一個能力很強的人創造價值,得到獎勵,這是組織回報這個人的貢獻方式,但不代表,這個人有能力被提拔或擔任某個核心要角,因為擁有很強專業能力的人,跟當一名核心管理所需要的技能,完全不同。
往往天花板就會是停在「個人專業技能有一定程度的階段」,許多人因為專業而獲得升遷及加薪,但格局一直沒有施展開來,因為他沒明白,一個人走雖然很快,但一群人一起走可以走比較遠且大的目標。
不會表達、不敢表達、不願面對群眾,是大多數職場人的弱項。而在我們的社會大眾認知裡,存在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健談的人似乎工作能力比較強,也比較有人緣,能言善道的人比沉默寡言的人工作成績更高,效率更好,也能獲得比較多的資源與掌聲。
技術的本質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給需求,請你執行。因為比你有能力的工具或流程改造,大大的提昇了效率或流程水準,沒有人應該等待你執行的解題過程。而數位轉型的本質在於如何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對的路,客戶、公司需要你的價值在於找出真相,提出解決方案。
想要成就自己,就要學習如何爭取、把握、創造機會的可能性,工作是爭取來的,沒有人應該要給你工作,也沒有人應該要給你歷練的機會,如果只是默默坐著等待他人的工作安排,就像溫水煮青蛙般,最終只能在猶豫及後悔中消耗一生。
職場上每一個人都是獨立思考的個體,多數的思考都從本位主義出發,以自己的需求為導向,簡單的說,就是只看得到自身的利益再求公眾利益,而當所有人都是這個樣子的時候,職場就會變成一種資源掠奪,穀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