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做什麼樣的產品是一個非常高難度的思考與決策,因為一旦決定,所投入的資源就不能再回頭,長期而言,關係著一家企業的生存。所以,如果想要走管理當主管,最好先去歷練一下怎麼做專案管理。
撰文者:Sammi
(文章來源:職書房)
做為一名創業者或是企業主在面對市場時,都會碰到一個必須對自己嚴格提問的一個問題:「我們最終到底想要做出什麼樣的產品到市場?」
決定做什麼樣的產品是一個非常高難度的思考與決策,因為一旦決定,所投入的資源就不能再回頭,長期而言,關係著一家企業的生存。
所以,如果想要走管理當主管,最好先去歷練一下怎麼做專案管理。
企圖心大一點,想當創業當老闆的,先去歷練一下怎麼當產品經理,可能會更有幫助。
對於做產品,我自己也花了很多年摸索及思考,大概有二個思考的面向:
一、向外看
俗稱市場研究。了解目標市場的需求和痛點,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特色及定位,找到可能的市場空白和機會,成為打造產品特點的基礎。
二、向內看
俗稱品牌定位。從自己的優勢出發,進而吸引喜歡自己產品的市場或使用者,確保自我價值的稀缺性,成為無可取代的天然優勢。
而這二種產品的設計思考,我都操作過。
市場研究(向外看):
如果是從市場趨勢來決定產品的發展,那肯定是要持續追著市場風口走,但這裡有個前提是,許多不可控的變數不是自己可以主導的,包含對的時間、資源、客戶的成熟度。
像這幾年資訊安全談的紅紅火火的,我們公司也花了不少銀子,上課、輔導、取得認証,為的就是在原本的產品競爭力再疊上去一層護城河。
但我發現,當追著市場趨勢來決定產品與競爭力時,競爭紅利只不過在一開始的上市期,長期來看,你的競爭對手也在做,對客戶而言,沒有差異化的優勢,反而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品牌定位(向內看):
因為經歷過向外看的時期,這一二年,我開始思考:「我們自己的核心是什麼?」
不管我們的產品(網站)做得再好,UI 體驗設計得再簡約、驚豔,什麼是客戶不容易找到另一個公司取代我們的價值?
我後來想通一個邏輯:
稀缺價值來自於個性、態度、獨特手法和思維。產品不只是技術導入的服務,還包括了整體流程前後的服務體驗,而最重要的關鍵是:整合力。
所以,從去年開始,我持續地往內探索,把客戶問題導向顧問方案,把流程化做成了產品,把公司品牌定位成值得讓人付錢的顧問解決方案持續前進。
因為對客戶而言,解決問題才是本質,能做出成績才是價值,軟性的溝通感受可能更甚於技術的無形價值。
什麼是做產品的邏輯?
我想不管是向外看還是向內看,我們必須抬頭看著外面,想著自己,從而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強勢,在這個已經不會充滿大象和鯨魚的未來,我們需要重新學習快速找到自己的生態位置及產品定位,才能重新找到自己。
因為做自己,才能真的做出獨一無二的產品。
※本文由《職書房》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