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從會說、說得好、說得漂亮、說得有技巧、說得打動人心,是一門藝術。
撰文者:Sammi
(文章來源:職書房)
在許多人與人之間互動,碰到提問這個情境,多數最直接、最常被使用的片語,大概就是「為什麼」這三個字了吧?
但這三個字,有時因為過於開放或不夠精鍊,往往沒有得到自己要的答案或反而往錯誤的方向前進。
而偏偏在許多需要當下即時反應的提問,卻發現自己的「提問資料庫」裡,完全沒有任何關鍵字或片語組合,可以讓對方更精準的回答自己的疑問或更深層的問題。
反而使自己與對方愈拉愈開,成為了二條互不相干的直線。
以我自己同時擔任多維的角色為例,我常常需要面對許多面向的情境,包含業務談判、合作討論、解決質疑、需求洞察、掌握進度、資源整合、新知識的探索等等。
而面對這些情境的每個當下,往往我都需要在大腦中快速進行思考、邏輯推論、判斷決策,並從不同的人設的立場反覆推演,快速找到最適切的當下提問,才能四兩撥千斤的用對的問題和專業加經驗進行更多的提問、協商甚至談判。
在數位通訊風雨無阻的時代,大多數的人都習慣用數位文字溝通想法,我想應該是隔了一層數位距離,相較於面對面的提問,壓力可能比較不會那麼大。
但往往這類型的數位提問,卻是最容易讓對方已讀不回,或者是對方回答的根本答非所問,甚至因為文字上的語意錯誤讓人看起來成為了刺人的反駁。
反而壞了正在推動的重要目標或共識。
我曾經聽過一則諺語:「語言的傷害比身體的傷害更可怕。」
而運用文字雖然可以得到空間與時間的緩解,但往往稍有不慎,我們就可能讓誤解加深,或喪失一個更了解雙方的機會,所以,在數位環境裡,我們所用的數位文字應該是要更深思熟慮後有邏輯及目的的提問。
因為對的問題,才能讓對方理解你的看法,並用更精準的答案來回答你的問題或者是合適的建議。
若想成為溝通高手,提問屬於人與人互動中大量議題討論的技巧,這樣的互動可以刺激更多維度的多元模式,不讓本質失焦,彼此可以有大量的思辨及反思。
但別忘了,提問的最終目標,其實是希望與人溝通時,能夠打動對方,說服對方,讓對方理解並支持你。
那麼,理解對方解讀訊息的思維以及認知,就變的非常重要。
別總從自己的立場與認知理解對方,若你能從對方的位置及角度思考他的語言或文字,認識對方是誰、從哪裡而來、為什麼這麼想、在意什麼、不擅長什麼?
你就能理解對方的難處,不必真正與對方直球對決,而是提出他真正在意的問題,那麼對方就會認為,你是真正理解並了解他的需求。
一句話從會說、說得好、說得漂亮、說得有技巧、說得打動人心,是一門藝術。
而想成為一名溝通高手,就需要讓自己的思維不要只限在同一個溫度及層級。
沒有人天生就會提問,想讓自己的人生、 工作、家庭更遊刃有餘,提問更是需要練習。
真正的提問是為了溝通、說服,而有技巧的質疑,是為了彼此有更深的理解,希望我們都可以在提問的層次上說話更有紀律,廣結善緣,讓我們自己的人生變的更美好。
※本文由《職書房》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報導:以「因果」取代命令或要求|更多文章)